資訊
頻道
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療器械資訊 > 行業(yè)資訊 > “主動”熬夜,90后成失眠主力軍

“主動”熬夜,90后成失眠主力軍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發(fā)布日期:2018-03-21瀏覽次數(shù):581

今天(321)到了廿四節(jié)氣的春分,也是“世界睡眠日”。

 

一年之計在于春,但總有那么一些人“春眠不覺曉”,這其中不少是看似精力充沛的“小鮮肉”。

 

一些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國內的大學生群體也已成了失眠“重災區(qū)”,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了抑郁和社會退縮行為等情況。

 

大學生成失眠重災區(qū)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校報記者一項針對廣州大學城十所高校的“大學生夜生活情況”網絡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50.43%的受訪學生表示經常在零點以后才入睡,其中九成以上的人在“玩電腦、玩手機”,而每個月都會通宵一次或者以上的學生也在半數(shù)以上,比例為51.3%

 

去年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上,在武漢傳媒學院對武漢大學、武漢工程大學、武昌理工學院、武漢傳媒學院開展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沒有焦慮心理的大學生僅占14%,61%的學生因焦慮而導致經常失眠。

 

暨南大學附屬醫(yī)院精神醫(yī)學科主任、睡眠醫(yī)學中心主任潘集陽教授在門診中就遇到過這樣主動熬夜“熬”出問題的大學生患者:小楊今年20歲,是一名大三的學生,因為睡眠問題無法堅持上學、出現(xiàn)抑郁,被姐姐帶來就診。

 

就診時,小楊告訴醫(yī)生,自己白天的學習效率低,習慣晚上熬夜看書和玩網絡游戲,平時都在凌晨1-2點才睡覺。自從上大三后,學習壓力更大了,同時又面臨找實習單位等問題,經常通宵看書或者玩網絡游戲,白天上課時總打瞌睡、沒精神,注意力不能集中。雖然自己知道這樣不對,也嘗試過努力讓自己規(guī)律作息,早睡早起,但是根本做不到。精神狀況也很差,情緒抑郁。

 

通過相關的睡眠監(jiān)測,潘教授判斷,小楊是患了睡眠覺醒時相延遲障礙。這是一種慢性睡眠紊亂,此類患者往往不能在期望的時間入睡和覺醒,通常晚睡晚起,生活節(jié)奏受到嚴重影響。會出現(xiàn)日間思睡、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等癥狀,影響到社交能力,甚至會出現(xiàn)社會退縮行為和抑郁。

 

失眠是精神心理問題的“硬指標”

 

潘教授表示,睡眠困擾不僅僅會出現(xiàn)在大學生群體身上,對于一些職業(yè)身份特殊,需要倒班,或者出差倒時差的職場人士來說,也會面臨一些睡眠的困擾。而一些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面臨更多睡眠方面的問題。很多時候,睡眠問題不僅會影響到身體的不適,也會影響到心理的健康,值得我們多加關注。

 

記者了解到,在國內不少三甲醫(yī)院,睡眠科與和精神心理科是設置在一起的。這是因為,醫(yī)學上認為睡眠與精神心理問題緊密相連。有研究顯示,80%的睡眠障礙與精神障礙有關,很多心理和精神疾病的癥狀之一就是失眠,在抑郁癥患者中,有超過九成的病人其臨床癥狀為睡眠障礙。另外,精神分裂、躁狂癥、強迫癥、焦慮癥等精神障礙都有可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

 

另一方面,睡不好也會誘發(fā)心理疾病,因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心理咨詢師屈曉燕說,是否需要去看心理醫(yī)生,除了行為和感受判斷(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是否有異樣),睡眠是重要的一個因素,在她的經驗里,幾乎每一個前來咨詢的來訪者都存在睡眠障礙問題。有些精神心理障礙的患者會下意識抗拒和回避自己存在的行為和感受改變,因此,睡眠障礙幾乎成了判斷精神心理問題的直接硬指標——未必每一個失眠者都存在心理問題。但失眠伴隨行為和情緒改變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不僅如此,屈曉燕介紹,如果只是單純的情緒問題,可能只需要進行心理咨詢或治療即可,但是如果伴隨了軀體癥狀,基本就需要采取藥物配合心理治療雙管齊下的方式,才能緩解病情。因此,當出現(xiàn)同時出現(xiàn)“失眠+情緒不穩(wěn)定+行為異?!睍r,一定不要輕視,在出現(xiàn)失眠、莫名心悸等情況,就一定要及時去正規(guī)醫(yī)院進行診斷,以免延誤病情

 

南方日報記者 李劼

 

實習生 孫敏 通訊員 張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