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埃博拉疫情造成了11000多人死亡,慶倖的是我們現在終于有了正在研發(fā)當中的埃博拉疫苗。如果該疫苗獲得批準,將會大幅減少爆發(fā)埃博拉重大疫情的可能性。 一年多前,研究人員在《柳葉刀》上發(fā)表了rVSV-ZEBOV疫苗的大型試驗結果,初步結果令人驚歎不已。研究顯示,與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接觸后立即注射疫苗后不會發(fā)病。 今天,這個由世界衛(wèi)生組織、幾內亞衛(wèi)生部、英國公共衛(wèi)生部和其他國際合作夥伴共同組成的研發(fā)團隊, 他們在《柳葉刀》上公布了試驗的終結果,數據依然引人注目。2015年至2016年期間,在幾內亞和塞拉 利昂對該疫苗進行了一項近12000人規(guī)模的試驗。在接種疫苗的5837人中,沒有感染埃博拉病毒的記錄。
而在沒有注射疫苗的對照組中有23例感染埃博拉的病例。 維康基金會負責Jeremy Farrar博士表示,“這項試驗的結果讓人吃驚,它證實了rVSV埃博拉病毒苗 的有效率為。這說明我們通過跨境和跨部門協(xié)同合作,可以迅速研制出疫苗并進行試驗,終消滅疫情。” 該疫苗除了其顯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吸引人的地方是研究人員如何研制疫苗的過程。 他們在2015年進行試驗時,幾內亞的埃博拉病例數量已經有所下降,要進行傳統(tǒng)上有意義的隨機研究的病例不足(隨機選擇一組人群接種疫苗,對照組不接種疫苗)。因此,研究人員必須富有創(chuàng)造性。他們決定嘗試“環(huán)狀接種”,這是上世紀70年代對抗天花時所采用的一種公共衛(wèi)生措施,即給感染者直接接觸的人群(朋友、親人、室友、鄰居)進行免疫接種,目的是創(chuàng)建一個終止傳染的保護圈。 一旦確診感染埃博拉病后,研究人員立即追蹤與患者接觸的所有相關人員,共117個集群(又稱“環(huán)”),每個環(huán)約80人。然后在患者被確診后隨機選擇其親友環(huán)立即或延遲三周進行免疫接種。 初步的試驗結果十分樂觀,因而研究人員改變了試驗方法,對所有人立即接種疫苗,包括兒童。研究數據 顯示,一半以上的接種案例(3149人)都會有至少一項副作用,但癥狀多數比較輕(頭痛、疲勞和肌肉疼痛)。研究報告稱,試驗中共出現80例嚴重不良反應,但只有兩例(發(fā)燒和過敏反應)確認和疫苗接種有關。研究人員得出結論,“不良反應的數據表明疫苗對成人和兒童不會有安全威脅?!?這些研究是建立在對非人靈長類動物的試驗基礎之上,而研究結果表明該疫苗安全有效,能夠完全防止接種對象感染埃博拉病毒。 研究人員稱,這是2014-2016年爆發(fā)全球大的埃博拉疫情以來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挪威公共衛(wèi)生研究院傳染病防治部門負責人John-Arne R?ttingen表示,“在爆發(fā)埃博拉疫情期間,埃博拉疫苗是為數不多的研究成果之一,是國際社區(qū)共同響應的結果。全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計劃進行超過15項臨床試驗。而這次的環(huán)狀接種試驗以其富有創(chuàng)新的研究設計,成功地證明了這款疫苗療效顯著。 埃博拉疫苗由加拿大公共衛(wèi)生局率先發(fā)現,目前由默克制藥公司負責研制。默克公司正對兒童和其他弱勢群體另外進行安全試驗,并希望在明年年底前獲得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的批準。為了應對緊急情況,默克確保有30萬支的可用疫苗,但該疫苗目前尚不會面市。 此外,關于該疫苗的長期有效性仍然是個問號。德克薩斯大學醫(yī)學部埃博拉病毒和疫苗專家Thomas Geisbert發(fā)表文章表示,“有一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甚至在任何埃博拉病毒疫苗的臨床前研究都沒能解決,這就是疫苗持久性的問題。例如,接種疫苗2 - 3年后,疫苗還有免疫保護作用嗎?”Geisbert還表示,是否可以對疫苗進行優(yōu)化,減少副作用。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加快對埃博拉等致命病毒的疫苗研發(fā)速度,病毒威脅看似離我們很遠,卻悄悄逼近我們,發(fā)現時往往為時已晚。1976年人們發(fā)現了埃博拉病毒,但主要在局限在非洲地區(qū)。2014年在西非爆發(fā)的疫情感染人數達28000人,死亡人數超過11000人。直到這時,美國國防部和一些基金才開始投資研發(fā)埃博拉疫苗,這場疫情可謂是繼9·11恐怖襲擊后極具殺傷力的生物武器。 Farrar稱,“如果在爆發(fā)埃博拉疫情之前就研制出疫苗,成千上萬的生命就可以得救。我們必須趕在威脅到來之前,提前針對未來有可能爆發(fā)的疾病進行研究,推出有效的診斷方法、藥物和疫苗?!盕arrar希望借此成功的研究案例激勵利益相關者未雨綢繆,提前為潛在的流行病做好準備,這在爆發(fā)全球疫情可能性 不斷攀升的今天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