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如PD-1抑制劑和CTLA-4抑制劑獲得批準以來,癌癥的治療藍圖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研究人員更加關注免疫細胞的干預,以使抗癌治療更加有效。
通過阻斷成熟T細胞上的免疫抑制受體PD-1和CTLA-4,ICIs允許效應T細胞識別和破壞癌細胞。先前的研究表明,使用ICIs治療各種實體瘤,可提高患者的總生存率。
然而,一些患者對免疫治療反應不佳。先來看兩個案例報道:
一名65歲男性肺癌患者,EGFR/ALK陰性,PD-L1高表達。用帕博利珠單抗治療獲益可能性極大,但用藥21天后,患者原發(fā)灶從40mm增大到了80mm,不但沒有獲益,反而發(fā)生了快速進展,在第37天,不幸離世。
一名86歲膀胱癌患者,先進行放射治療,后因多發(fā)肺部轉移進行兩個周期化療,由于肺部病灶持續(xù)進展,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單抗治療。但兩個周期的治療后,發(fā)現(xiàn)肺部病灶進展并多發(fā)轉移。在第三個治療周期的第9天,患者出現(xiàn)急性呼吸困難,CT顯示肺部病灶急劇進展,病情持續(xù)惡化,在第三個治療周期后的第19天去世。
以上兩例患者經(jīng)ICIs治療后,非但沒有獲益,反而出現(xiàn)腫瘤細胞加速增殖和疾病的快速進展,目前臨床上稱其為超進展(Hyperprogressive disease,HPD)。根據(jù)不同的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HPD的發(fā)生率為4%-29%。
不同臨床研究中HPD發(fā)生率超進展相關定義
從2016年Chubachi團隊報道了1例接受ICIs治療后出現(xiàn)疾病快速進展的非小細胞肺癌病例開始,免疫治療后疾病快速進展的現(xiàn)象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2017年,Champiat團隊定義了HPD,即患者接受PD-1/PD-L1抑制劑治療前后對比,腫瘤生長速率增加≥2倍的疾病進展現(xiàn)象。
目前,對于HPD尚無統(tǒng)一的標準,比較的是Kato等人提出的定義,即患者接受免疫治療后腫瘤進展情況滿足如下條件:
1. 免疫治療中,腫瘤進展時間<2個月;
2. 腫瘤負荷相比于基線期增長超過50%;
3. 免疫治療后腫瘤生長速度超過之前速度2倍以上。
不同臨床研究中HPD代表性定義
HPD的風險預測因素
HPD可由多種因素引起,與腫瘤細胞的特征、患者免疫系統(tǒng)的狀態(tài)以及患者當前或以前的治療歷史等多種因素有關。
1. 年齡因素:超過65歲的患者,HPD發(fā)生的風險更高。
2. 高轉移負擔:與無高轉移負擔的患者相比,高轉移負擔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HPD更為常見。高轉移負擔與HPD之間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解決這個問題。
3. 基因變異: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MDM2/4基因擴增、DNMT3A基因突變、CDKN2A/B基因缺失突變及11q13染色體區(qū)域(CCND1,FGF3,FGF4,FGF19)擴增與患者更易發(fā)生HPD有關。
4. 物理因素:大量的研究報道,之前接受過放射性治療的患者更易在免疫治療時或之后發(fā)生HPD。
5. 免疫微環(huán)境變化:效應/記憶CD8+T淋巴細胞(CCR7-CD45RA-)數(shù)量降低,腫瘤反應性CD8+T淋巴細胞表型(TIGIT+PD-1+)耗竭增加,表明基礎免疫力和T細胞耗竭嚴重程度是HPD的預測因素。
HPD的生物學和臨床病理風險預測因素
HPD 應對策略 ·
面對在免疫治療中出現(xiàn)HPD的患者,我們該如何應對呢?小編在此搜羅全網(wǎng),整理如下幾點:
1. 告知患者?;颊咴诮邮苊庖咧委熐坝袡嘀獣?/span>HPD可能是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之一及其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2. 在接受ICIs治療前,需進行基因檢測,評估免疫療效及發(fā)生超進展的風險,在免疫治療過程中,尤其是在開始前6-8周,需密切關注患者情況(>65歲人群需格外關注),積極的輔以動態(tài)監(jiān)控和療效評價,臨床上應結合患者的體感、癥狀是否加重,或在有必要時進行穿刺,查明腫瘤組織中浸潤的是免疫細胞還是真實性進展,從而判斷下一步用藥。
3. 一旦確認HPD,首先必須停止免疫治療,同時給予其他對癥輔助治療,維持患者基本生命體征。情況穩(wěn)定時,可考慮其他抗腫瘤方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