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頻道
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療器械資訊 > 業(yè)界動態(tài) > 在輪椅上守候陽光——訪陽光康復中心"中途之家"志愿者

在輪椅上守候陽光——訪陽光康復中心"中途之家"志愿者

文章來源:科訊醫(yī)療網發(fā)布日期:2016-05-26瀏覽次數(shù):1769

  行走,對每個人來說是件簡單平常的事,動一動雙腿,我們可以奔跑、跳躍,可以去我們想去的地方。然而,這件簡單的事,對有些人來說卻并不容易。
  在去陽光康復中心的路上,同車一個女孩,上車時熱情地跟記者打招呼。她留著一頭清爽的短發(fā),穿著干凈的白色毛衣、牛仔褲和運動鞋。一路上,她話不多,只是安靜地看著窗外。  直到車開到位于松江的康復中心門口,有人把女孩從車上抱到輪椅上,記者才知道她是個截癱傷者。一坐上輪椅,她整個人好像活了起來,雙手靈活地轉動著輪子,幾下動作,駕著輪椅在走廊上“飛奔”起來。下坡、轉彎,均十分自如,輪子就好像她的雙腿一樣。
  這個叫新宇的女孩,三年前被診斷為截癱。如今,她是陽光康復中心的工傷法律顧問,也是“中途之家”項目的一名志愿者培訓師。
  一場意外,人生從此改變  受傷之前,黃新宇在一家公司做法律顧問,她還是一名律師。2013年4月,新宇因一次意外從高處摔倒,造成脊椎損傷,被診斷為截癱。
  剛受傷的時候,新宇每天都很低落,生活不能自理,在床上翻身、坐起來、大小便都需要家人幫忙。“那時,我每天躺在病床上,感覺日子一天天地來了,又一天天地走了,覺得很無望,也不敢去想將來。”
  半年后,新宇出院,來到陽光康復中心做復健。“剛來的時候,我一心只想著盡快站起來,能重新走路。”后來醫(yī)生讓她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神經恢復上,應該從練習自理開始,生活才能一步步走上正軌。
  步是學習轉移。“那時我的自理能力很差,從輪椅到床上,到洗手間,都需要人幫忙。”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學起,“后來慢慢地學會自己進行轉移、洗衣服和洗漱,自理能力強了,心情就開始好一點了。”
  從頭再來,尋回往昔的笑容
  2014年2月,新宇參加了“中途之家”的培訓項目。“中途之家”是陽光康復中心一班醫(yī)護人員利用業(yè)余時間組織的一個培訓課程,每期兩個月,為那些已經康復出院的傷友提供生活自理、預防并發(fā)癥和心理輔導的課程,讓他們盡早回歸社會。培訓師中有醫(yī)生、護士、治療師、心理咨詢師、社工,還有身患脊椎損傷的傷友,他們組成一支名為“蒲公英”的志愿隊。
  韋翠翠參與了“中途之家”和“蒲公英”志愿隊早的組建過程,她本身也是陽光康復中心腎損傷康復病區(qū)的一名護理員。“新宇剛來中途之家的時候,很安靜,不愛說話。”她回憶初見新宇時,她和大多數(shù)脊椎受傷的傷者一樣,沉默、自卑、無助。
  從健康到接受受傷的現(xiàn)實,初患脊椎損傷者往往脆弱而敏感。“中途之家就是以老傷友帶動新傷友的方式,給他們一個全新的家。”韋翠翠說。
  “開班儀式上,我看到很多傷友的臉上都掛著笑容。”新宇說,“我一直無法忘記那種發(fā)自內心的笑。”她回憶起次和大家一起出去滑輪椅,滑得特別慢,“一個小姑娘跟我說,你滑得慢沒關系,只要你后和大家一起滑完兩圈就好了,我陪你一起滑。”新宇說到這里自己也笑了。“我不太說話的時候,小姑娘也會來找我聊天,她自己受傷比我久,會跟我分享一些預防并發(fā)癥的經驗。”
  重拾舊業(yè),幫助更多的人
  現(xiàn)在,新宇在康復中心有了一個新的身份——黃律師。利用自己的法律專業(yè)知識,新宇為身邊很多傷友提供工傷索賠的咨詢,從2015年年底開始,她正式成為康復中心的工傷法律顧問。
  周霖(化名)今年23歲,2015年來從河南到上海打工。今年1月3日,他在唐山檢修礦機的時候右手手臂被絞斷。在北京做了截肢手術以后,周霖回到上海九院又做了幾次手術,4月20日來到陽光康復中心做復健。
  “原來我對工傷的法規(guī)和申請流程完全沒有概念,單位說要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來康復中心的第二周,周霖去聽了新宇的工傷法律課。
  受脊椎損傷的病人往往涉及工傷認定和索賠。“一般人平時不會去了解工傷的法律法規(guī),一旦碰到事故,光靠企業(yè)自律去賠償并不可靠,很多工人憑借個人的力量向企業(yè)爭取權益,力量單薄。”黃新宇說。
  在康復中心,涉及工傷索賠的病人有很多。從去年起,很多人聽說新宇是律師,都紛紛來找她幫忙的。如今通過每期“中途之家”的工傷法律課,以及每周二、周三上午的一對一咨詢,新宇已經為很多傷友解決了工傷索賠難題。
  期待陽光很多脊椎受傷患者,由于行動上的不便,受傷后常年臥床不起,或不離開家半步。“幫助他們重新走出陰暗,是當初中途之家成立的初衷。”韋翠翠說。“中途之家”為傷者組織了很多活動,如今在籃球場、商場里、地鐵上,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但走出去了,是否真的就能看到陽光?
  新宇當初也有過疑問,原來的律師夢還有可能繼續(xù)嗎?“重回原來公司或到律師事務所正常上班是不可能了,還好我在這里找到了一個實現(xiàn)自我的方式。”現(xiàn)在,每周兩次的咨詢以及培訓師的工作成了她的生活重心。
  和她一樣在“中途之家”當培訓師的還有35歲的顧雪鋒。7年前因為一場車禍導致截癱,從28歲到32歲,他在家里待了整整4年沒出過家門,直到3年前來到康復中心學會了各種輪椅技巧。“來這3天我就學會了。”他給記者表演“翹輪特技”,“學會翹輪就算遇到樓梯都不怕了。”他笑起來,儼然一個陽光大男孩。顧雪鋒受傷之前是名廚師。記者問他現(xiàn)在有工作嗎?他半開玩笑地說:“沒有啊,誰請一個坐著搓面團的人啊……”
  在新宇的幫助下,周霖也逐步獲得了應有的工傷賠償,然而今年才23歲的他,失去右手的未來人生會是怎樣?他經常跟兩位和他一樣做過右手截肢的傷友聊天,但他是三個人中嚴重的全肢截除。
  想變成一個正常人,是他們反復在念叨的。在中途之家,他們找到同病相憐的朋友,找到“家”。他們重拾信心,準備回到學校,回到工作崗位,然而社會是否準備好接納他們?這是“中途之家”的志愿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也是全社會應該為他們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