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通過一種超強X射線激光,揭示了一種蛋白前所未有的原子結構,從而證明了一種突破性蛋白結晶技術的可行性。不過相關結構生物學家也表示,要說這種x-ray free-electron lasers自此就能取代了傳統(tǒng)的以X射線源作為同步加速器,已獲得了數(shù)以萬計蛋白質(zhì)結構的方法,還為時尚早。
蛋白結構分析突破性技術
目前來說對于蛋白結構的測定,主要的技術方法包括X光衍射法、核磁共振譜法,以及傳統(tǒng)的單顆粒電鏡重構,其中存在兩個方面的主要問題:個是獲得合適大小的蛋白晶體,其次是利用不會降解蛋白的方法進行照射。
今年年初,美國科學家制造出了世界上波長短、單色純度的束原子X射線激光,他們通過強大的X射線激光,從位于密封艙中的氖原子內(nèi)層中敲除電子。當其他電子再回落填補那些位置時,大約有1/50的原子通過發(fā)出一束X射線回應。這些X射線接著又激發(fā)臨近的氖原子,隨之產(chǎn)生了更多的X射線,如此的多米諾效應將原始X射線激光放大了2億倍。
這種強大的X射線激光能用于多個方面,此番德國的科學家們就將其用在了蛋白結晶技術上——他們利用XFELs確定了一種關鍵酶的結構,這種酶對于單細胞寄生蟲布氏錐蟲(Trypanosoma brucei)存活至關重要,而后者正是非洲昏睡病的罪魁禍首。
半胱氨酸組織蛋白酶結構解析
非洲昏睡病每年要奪取三萬人的生命,這種疾病流行于中部非洲。14世紀,馬里國王Mari Jata就染上了這種疾病,昏睡大約2年后死亡,這是較早的昏睡病例。幾個世紀后,西方殖民者把貿(mào)易拓展到西部非洲時,發(fā)現(xiàn)了這種怪病。目前還沒有能治愈嚴重的昏睡病病例的藥物,亟待科學家們的進一步探索。
之前的研究已經(jīng)揭示了這種稱為半胱氨酸組織蛋白酶(cysteine protease cathepsin)的結構特征,而新這項研究則發(fā)現(xiàn)了這種酶的“前體”的形式:其活性區(qū)域覆蓋著一種稱為前肽(propeptide)的的分子安全帽,十分有趣。研究人員認為這將有助于科學家們找到與這種前肽結構相似的分子,結合到酶上,殺死寄生蟲。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結構被確定的方式與其結果同樣重要。
首先為了能獲得這種酶的結晶結構,生物學家在細胞內(nèi)過度表達了半胱氨酸組織蛋白酶,這些酶能形成幾微米長,不到一微米寬的細長結晶結構。由于這種結晶體積太小,用環(huán)形粒子加速器產(chǎn)生的相對弱的X射線束無法進行研究,因此這一研究組采用了世界上XFEL,解析這一蛋白結構,獲得了這一蛋白前所未有的清晰結構。
同時這項研究也指出了XFEL的另外一個優(yōu)點——能在同步加速器上研究的小結晶結構,會受到X射線的破壞,即使是在數(shù)據(jù)積累的時候。研究人員認為利用XFEL能收集到無損數(shù)據(jù)。